第(2/3)页 现在的金国,可没有那么弱。” 王善道:“两金情形,自然是学士最熟悉。 依学士之见,金与新金,能长久对峙吗?” 杨沅道:“短时间内,完颜律逖奈何不了完颜亮,完颜亮也奈何不了完颜律逖。” “中期的话,完颜亮会占上风,毕竟他家大业大,依然拥有庞大的领土和人口。” 此时的完颜亮,虽然被完颜驴蹄割裂了整个北方出去。 但完颜亮依然控制下的领,土也比宋国更大,它依旧是诸国中领土面积第一的大国。 而这,就是他的底气和后劲儿,想要让他衰败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王善敏锐地抓住了杨沅话中的关键,问道:“中期?那么依学士之见,长期又如何?” 杨沅道:“长期的话,完颜律逖的新金会逐渐占据上风的。” 杨沅解释道:“领土庞大,的确会让一个国家更有韧劲儿,很难一击致死。 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它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强大因素。 金国的统治根基是女真,而女真的根基之地,在完颜律逖那边。 所以,三年五载的还好说,时日再久一些,完颜亮这边就要后继乏人了。 到那时,他现有的部将,也会生出落叶归根的想法,完颜律逖就会渐渐占据上风。” 杨沅还有一句话没有说,他没说大宋在其中会起什么作用。 宋国显然不会等着他们双方耗到那一天才出手。 王善闻言大喜,道:“如此说来,我们和金国的这桩生意,还有得做啊。” 杨沅笑道:“正是!” 王善迟疑了一下,飞快地看一眼金老太公,讪然笑道: “杨学士,我们罗州王家,非常愿意为学士多分些忧,只是不知学士你意下如何……” 说到这里时,王善也不禁老脸发红。 他也知道,当着老亲家的面这么挖墙角儿,有些不太地道。 可……,利润太大了呀,脸面能当饭吃吗? 金老太公的脸色“呱嗒”一下就撂了下来。 他正想说话,杨沅已然笑道:“这事啊?杨某心中早有定计,王先生你纵然不说,杨某也要和你谈起呢。” 他端起茶来,慢吞吞地呷了一口。 王善急不可耐,却不敢催促,金老太公也不禁紧张起来。 杨沅微笑道:“我们当初的军援路线,是走高丽外海,至图们江而入。 因为当时鸭绿江的九连城,还在贼亮的控制之下。 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再开辟一条九连城航线,将来辽东地区的一应物资,直接运到九连城去。 罗州位于高丽国西南角,正是前往九连城的最近的中转地。 所以,杨某觉得,王家和金家现在可以分开来,各自负责一条航线。” 王善一听喜出望外,为了争取更多利益,他是准备付出很大代价的。 想不到他还什么都没给,杨沅就慷慨地给了他一条航线的经营权。 王善心中欢喜不禁,连忙起身道:“杨学士如此关照,王家不能不有所表示,我王家愿意……” “诶!王先生不要说了!” 杨沅立即打断了他:“王先生,我们本来就是做的互惠互利的生意,无须其他!” 杨学士,真君子也! 王善顿时感动不已,帅儿说的没错,杨学士果然是光风霁月,道德高尚的一位君子啊。 这个人,我王家交定了! 一定要让帅儿和他保持友谊,时常亲近才成。 金老太公听的却很糟心,但主导权在杨沅手里,杨沅愿意重新规划,分割航线,他又能说什么? 王善知道自己抢来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必定惹得金老太公不满。 眼下目的已达,要对杨沅表示谢意,大可以日后再说,不能再刺激金太公了。 他便和杨沅约好明天由王家设宴接待,然后寻个由头赶紧溜了。 王善一走,杨沅便道:“金翁,九连城航线开辟以后,军需物资就要更多地从那边走了,毕竟辽东才是和贼亮交战的最前沿。 钝恩城那边嘛,以后更多的是要运输奢侈品过去,比如珠宝、华服、香料、古董、书籍……” 金老太公听的一愣,这些都是一本暴利的商品,不过他可从没想过要往上京运这些东西过去。 之前他们运往上京的都是军械、粮食、布匹和药材,怎么突然改成奢侈品了? 杨沅道:“新金建国以后,会很快产生一批新的城市贵族。 他们从深山老林、大河两岸,草原湖泊,迁入上京城,和以前就完全不同了。 他们会开始讲规矩、讲排场,讲享受,是要彼此攀比的……” 金老太公顿时明白过来。 他对完颜驴蹄那帮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居无定所,到处游击作战,抵抗完颜亮讨伐上呢。 杨沅却是亲自参加了新金开国大典的,他很清楚接下来的上京会如何发展。 金老太公马上盘算起来,王家单独运营九连城航线,那上京航线就全归金家所有了。 如果经营物资多为奢侈品的话,虽然军需物资的销售会被分走一大块,但是总的算下来,好像也不亏,甚至赚的更多。 杨沅又道:“而且,辽东地区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作为交战区存在,倒是上京地区相对稳定。 因此,每次货船去了,返航时要带回来的山货、皮毛、马匹等,也是上京地区的供应更充足吧。” 金老太公豁然开朗,忍不住哈哈大笑地举杯道:“老夫且以茶代酒,谢过杨学士。” 杨沅笑吟吟地举杯迎了一下,神情忽又一肃,对金老太公道: “金家的船队,在三陟港附近,曾被岭东道的水军拦截,此事金翁想必已经知道了吧?” 金老太公顿时面露怒色,道:“老夫知道了。 若非李家如今与学士有了交情,这件事,老夫是必然要向他讨一个公道的。” 杨沅微笑道:“金翁打算如何向他讨还公道呢?” 金老太公一愣,如何讨公道? 世家大族之间发生矛盾,斗争的手段很多。 比如让自己在朝中的代理人向对方的代理人发动攻击。 比如在自己家族拥有控制区的地区打击对方势力等等。 杨学士问这些做什么? 难不成杨学士不满于李家的无礼,还是想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杨沅没有故弄玄虚,马上解释道:“不知金翁对于日本时局了解多少?” 金太公略一沉吟,道:“了解一点,却也不多。” 囿于这个时代的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哪怕日本国近在咫迟,日本的政局变化,对于高丽地方势力来说,也是完全不相干的,没什么影响。 所以,这些世家大族的眼睛一直是向内的,他们盯的是那些对他们有威胁的其他世族大姓。 杨沅听了,便把日本国平氏、源氏两大武家和日渐没落的公家博弈的情况对金太公叙说了一遍。 他说这些时,自然不会只讲这些事情的发生,而是一边讲,一边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因此,当他说到一半的时候,金太公的脸色就已经变了。 熟悉本国情况的金太公,把高丽如今的局势往杨沅所说的情况里一套,那几乎就是日本武家即将崛起之前的状况。 不能说两者一模一样吧,也是极其相近。 要知道,在本来的历史上,高丽武班发动政变,从此压制文班,就是十五年之后的事。 这种事情,可以是因为某一突发事件成为导火索而爆发。 但它能够发展到那一步,一定是有着深远的原因,并且早就有了种种迹象。 只是身在局中的人,在它彻底暴发之前,即便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也很难意识到它的严重后果。 因为杨沅在金国的一系列举动,他在金太公眼中,早已罩上了一层智者光环。 他说的话,在金太公心中是很有份量的。 再者,金太公作为高丽的一位上层大人物,非常了解高丽国的情况。 文班和武班的深刻矛盾,以及不断激化的状况,结合杨沅的分析,金太公完全相信,高丽很可能也会迎来这样的一天。 一时间,金太公只听得坐立不安,虽然正在冬季,却有一种大汗淋漓的感觉。 杨沅道:“李家在岭东有一支兵马节度,想劫你金家的船,便只需出动一路水军。 金翁你当然可以采取反制措施,但你之所以能够采取反制,是因为在金家和李家上面还有一个高丽王室。 在你们身边还有郑、崔、朴、刘等各大氏族彼此牵制。 所以金翁才能在规则之内对李家做出反击。 可是……” 杨沅盯着金太公的眼睛,轻轻地道:“如果有朝一日,有人掀了桌子! 他不跟你玩那些世家大族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手段,他也不在乎高丽王的干预。 他就只要跟你比力气,亮刀子,搏生死,金翁,你怎么破?” “学士大慧大智,既然已经看到了,定有办法教我。” 金太公已经意识到危机所在,他自然就有了未雨绸缪的方法。但他更想知道杨沅有什么手段。 杨沅道:“杨某觉得,金家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就……” 杨沅把自己的想法,对金太公一一说了出来。 比如从现在开始,就下大力气将一些金家子弟开始往武班方向转。 由于现在高丽武臣的地位较文臣低的多,这种竞争就不算大,想安插金家子弟很容易。 其中真正的难处,是要做通金家子弟的思想工作。 毕竟有机会成为文臣,没人愿意选择做一个受人轻鄙的武臣。 再一个就是要手段巧妙一些。 不然这些世族大家可都在盯着彼此的一举一动,金家的举动若太有悖常理,就会引起其他世族大家的警惕。 金太公听的频频点头,又补充道:“老夫还可以利用庄田,招募更多的佃户,并且对他们进行训练。 同时,金家的船队,也可以用护航的名义,训练更多的武力出来。” 杨沅点头道:“金家现在和新金关系很好,金家可以向他们购买战马,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