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在他们打算伏地认罪之时,梁萧终于开口,一脸诚恳。 “秉笔直书,正是我找你们来修史的意义!” 众人一脸茫然,不明所以。 东野清正目光矍铄,望着梁萧,更是惊疑不定。 他就不担心后世的质疑? “不光是近期所发生的事,包括天和教起义,我也希望你们结合自己所见所闻与天策府的文献,如实记述,天和教是如何发动起义,而不是盲目地将他们定为反贼。” “记住关键的一点,天和教以及随天和教发动起义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日子过不下去,被迫从众!” 在场东野氏众人瞠目结舌,不敢置信。 这种威胁国家统治的大规模起义,他居然报以理解? 惊疑之后,众人终于不再拘束,而是肃然起敬。 这位武王能够深得人心,此事可见一斑。 东野清正也暗暗松了口气,终于说出肺腑之言。 “武王,我们家若是修史,三公之死,以及迁都沛郡、威慑天子之事,都没办法略过的……” 梁萧点头:“那是自然,但我只要你们如实记述,严禁在其中添加个人情感和见解,避免成为一家之言。为此,你们不必担心内容繁杂,越详细越好。我要后人尽可能了解全貌。” 东野清正也目瞪口呆,完全无法理解梁萧的想法。 “武王难道就不担心……” “身后之名?”梁萧眉头一挑,注视着他。 见东野清正点头,梁萧这才侃侃而谈。 “身后之名何足挂齿,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秦昭柔才刚成年,未来也将是后宫皇妃,自然不方便长期主持修史,这个重担只能交给相对客观中立的东野氏。 而他之所以无所顾忌,自然是因为自己接下来还要做许多事。 连自家的江山他都要夺回来,此事注定成为武朝历史最关键的一笔! 此外,梁杋、梁栻两兄弟也必须伏诛! 三大门阀亦当彻底灭亡。 相比之下,逼死三公简直微不足道。 东野氏若是有良知,今后也不可能不动容,不改观。 东野清正抚膺长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