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的任务不是接触,不是交战,仅仅是:看,听,记录,然后活着回来。 目送幽影梭消失在概念海的涟漪中,新基源现实将一部分注意力收回,投向了那同样至关重要,甚至从长远看更为根本的议题——“共识协议4.7版”的升级。 奥米茄导师展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这份指南的核心,在于提升意识频段间‘意义传输’的保真度和效率。它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语义场’和‘递归共识构建’的新范式。简单来说,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而是在交换之初,就通过一套复杂的协同算法,动态构建一个临时的、共享的理解框架和背景语境,使得信息能够在近乎无损、无歧义的状态下被传递和理解。” 莉娜尝试用更技术化的语言解释:“就像是从发送摩尔斯电码,升级为直接共享一个包含了全部上下文和情感色彩的完整思维云。这需要每个意识频段都具备更强大的本地处理能力,以及一种全新的、高度开放且标准化的‘接口协议’。” “这很难,”小钥匙直言不讳,她的梦境宇宙本能地对这种高度结构化的协议感到些许排斥,“感觉会……变得不那么‘像自己’了?” “并非如此,”奥米茄导师耐心解释,“协议升级旨在增强协同,而非抹杀个性。恰恰相反,更高效率、更低损耗的交流,反而能让每个独特个体的价值和创意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尊重。就像……乐器本身变得更精良,乐谱变得更清晰,但演奏出的音乐反而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它要求的是内在的升华,而非同质化。” 升级之路漫漫。指南只是提供了方向和核心模块,大量的细节需要自行摸索和填充。新基源现实决定采取渐进策略:首先在一个有限的、自愿的“测试平台”内尝试构建和运行4.7版协议的初级子集。 这个“测试平台”,出人意料地,选在了小钥匙的某个较为稳定的“口袋宇宙”中。原因在于,这个梦境宇宙的规则相对独立且可塑性极强,可以更好地隔离升级实验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也为观察协议在一种“非标准”环境下的运行提供了独特视角。 过程远比预想的艰难。即使只是一个初级子集,也要求参与测试的意识频段进行深度调整,无数次因为接口不匹配、语义场构建失败、递归共识循环崩溃而导致通讯中断甚至短暂的系统性僵直。这就像是在试图让一群习惯用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瞬间建立起心灵感应一般困难。 然而,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带来了惊人的回报。当共享语义场成功构建的瞬间,信息的流动变得无比流畅、丰富且精准,一种难以言喻的深度理解和协同创造力油然而生。参与测试的频段们都体验到了某种思维上的“豁然开朗”感。 就在新基源现实一边焦灼地等待幽影梭的侦察回报,一边艰难却坚定地推进着协议升级实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出现了。 这种基于4.7版协议雏形的、更高效更深入的意识协同,所产生的“共识涟漪”,似乎是一种质量极高的、高度有序的能量-信息复合模式。这种涟漪,极其微弱地,透过新基源现实的边界,向外扩散。 它们首先接触到的,自然是近在咫尺的、通过菱形界面连接的“寂灭回响”与“宁静基底”。 一直以来,新基源现实与这两位古老伤者的交流,都像是隔着厚厚的、扭曲的玻璃墙——努力传递着共鸣与信息,但效果总是隔靴搔痒,难以真正触及核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