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章为中榜多方暗战-《大唐赋之群英志》


    第(3/3)页

    “爹,他不是那样的人!”

    “不是就好;算了,爹不给你争了。”楼泉说罢捡起了那两枚官印,“这两块破石头,搁了多日也没人要,干脆扔了得了。”

    楼月劝他别扔,再等几日吧。

    “嗯,那就先放到后院吧。”楼泉迟疑了下,拎起那两枚石印径直去了后院,将石印丢进了荷花池里。

    杨嗣郎奉旨去南诏督战,带着小妾尤氏和杨柯等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京城。一路上他走走停停,虽有尤氏相伴有说有笑,可是愈往西去愈是荒凉、劳累,心情也跟着一落千丈,倍加落寞苦闷。回想起昔日在京时的风光无限,他不由得长吁短叹如丧考妣一般,惶惶然不可终日,由此对林弗更是恨之入骨。才过了陈仓没不远,忽接炫帝旨令,以其身体不适为由急召他回京。

    杨嗣郎接旨后大喜,随之带着尤氏、杨柯等人马不停蹄赶回了京城。

    回到了杨府,杨嗣郎身心俱疲,躺在了长椅上歇息,一边命侍女捶背揉捏。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方觉缓过了气力。

    饱食了一餐后,儿子杨暄上前问安,说他此番被陛下召回,想必定有重用。

    “什么重用?此次若非懿妃出手,你爹怕是有去无回罗。”杨嗣郎恨意难消,唉叹了一声,“可惜哪,当初没听第五祺所言!”

    “第五大人,”杨暄似乎想起了什么,“自您走后,他还进府慰问过家人呢。”

    “嗯,不错;此人倒也忠心,日后我若为相,必委他以重任!”

    杨暄劝父亲勿急;认为他多日来鞍马劳顿,亟需静下心来好好歇息一番,恢复好了身子才是。

    “嗯,是该将养几日了,”杨嗣郎喝了口茶,问,“暄儿,省试可有消息?”

    杨暄说前日榜文发布,他名列第三——探花。

    “那头榜呢?”

    “蒲州秀才王诘。”

    “王诘,”杨嗣郎听了怒道,“他什么来头,竟敢名列我儿之前?”

    “回父亲,据说此人乃河北四大望族之一太原王氏之后,是由平钰公主引荐。”

    “噢,原来如此,”杨嗣郎缓了下,又问,“那榜眼呢?”

    “越国公之孙齐傕。”

    “越国公已死多年,其孙为何能列第二?”

    杨暄道:“父亲有所不知,齐傕乃右相府女婿,故能名列第二。”

    杨嗣郎听了勃然大怒:“好个戴奚珣,一点也不给杨某脸面!我才离京没几日,他就翻脸不认人了!”

    “父亲息怒,小心伤了身子。”

    “哼,我岂能咽下这口气!”

    话音才落,仆人报太常卿贾升求见。

    贾升进了厅堂,拱手笑道:“令公子高中,下官特来道贺。”

    “大人客气了,”杨嗣郎轻叹了一声,“唉,人走茶凉。这个戴奚珣也太不识抬举了,竟只给了暄儿一个探花。”

    “大人息怒。”贾升嘴角划过一丝笑意,“接下来不是还有吏部铨试嘛……据贾某看来,韦溯并非跟林弗一心,到那时还不是由大人您说了算。”

    “嗯,也是。”杨嗣郎装作知足样点了下头,问贾升还有何事?

    贾升思忖了一会,说王诘已被钦命为太乐丞,在他属下当差。

    杨嗣郎听了颇为困惑,道:“陛下这是何意?按朝廷惯例,名列三甲者,要么进翰林院做学士、编修,要么授以从八品的左拾遗、给事郎一类的虚职。”

    贾升说他也不知,故而来向杨嗣郎讨教。

    杨嗣郎赶忙装作谦虚样,说他才回京城,待弄清了原委再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