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陛下……” 李斯张了张嘴,心情略显沉重。 说实话,李斯是有效仿商君的心理准备的。 但是,赵泗定下来的东西太绝了。 商鞅变法,也不敢对大贵族做的这么绝。 商鞅变法针对的核心是大姓氏族和黔首,而非大贵族。而且商鞅变法的过程中,还给予了高爵贵族很多特权,不管是身份还是律法都明文规定。 爵位高低不可逾越,不管是从穿戴打扮还是从日常生活,高爵者的特权都被商鞅明文规定,甚至可以以爵抵罪。 商鞅变法并没有做绝,甚至还给了很大的补偿,将贵族一些潜规则的特权直接明文规定到了律法之中。 那么商鞅的下场呢? 五马分尸!身死族灭! 而赵泗定下的迁贵令,毫无转圜的余地,摆明了就是要将贵族抽筋剥皮,敲骨吸髓,补偿?如果酬金夺爵算的话那也有那么一些微末的补偿。 李斯觉得,倘若来推行赵泗定下来的迁贵令,五马分尸可能不太够,起码得十匹马才行。 商鞅变法做出了利益置换的前提下都阻力重重,这份迁贵令更是摆明了敲骨吸髓,阻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至于下场……也不好说。 李斯做好的准备,是效仿商鞅,故而在迁贵令上,做出了一些利益退让,譬如他打算让那群迁移过来的贵族可以优先录官……亦或者让这群贵族可以录事旁听…… 认真来说,他不怕身死,但他有孩子,有后代,五马分尸他不怕,他怕的是子嗣断绝。 大秦现在的连坐之法还是他重新校订的来着。 始皇帝抬首,看向李斯,并未开口。 很显然,李斯这一刻动摇了,他担心始皇帝不会力保自己,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被用完就丢,亦或者拿出去当作平息愤怒的工具。 事实上,李斯很清楚自己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 他从来都不是始皇帝的亲信大臣,他不是蒙毅…… 他只是始皇帝用来贯彻自己意志的工具人,因为许多年前的一件事,他和始皇帝早就蒙上了一层隔阂。 李斯很担心,自己推行迁贵令以后,在即将大功告成,可以毫无障碍向地方普及秦律,修订秦法的时候,被始皇帝丢出去平息怒火。 迁贵令功成,就是一片坦途。 李斯担心的是,自己连丰收的资格都没有。 “此策可能行?”始皇帝轻声问道。 “能行!”李斯咬了咬牙。 虽然心有隐虑,但是他终究没有拒绝。 赵泗办不成这样环环相扣的迁贵令,提出建议和做成功是两码事,这份环环相扣的计策,天底下能够办成功的人没有几个。 而天底下能够办成功的人,又愿意不遗余力不打折扣,办的彻底的人,只有他李斯一个。 是的!只剩下他一个了! 他想要在有生之年让天下治若关中,就非得行迁贵令不可。 他想要在左相的位置上更进一步,成为大秦右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必须得办迁贵令。 这份初卷对于李斯有着不容拒绝的诱惑。 哪怕是五马分尸,哪怕是身死族灭,他都有不得不为的理由。 而且在李斯看来,这份迁贵令的初卷,抛开迁贵令不谈,算缗,告缗,分家令,告发令,都是能够单独推行开来的国策。 谁说算缗告缗只针对这群迁家贵族?谁说分家令告发令只针对这群迁家贵族? 这份计策,除了酬金夺爵和恩婚是一次性以外,其他的哪怕是单独拿出来都足以轰动一时名留青史,令人津津乐道了。 这是李斯身为大秦左相的政治直觉。 事实上,算缗告缗本就是汉代基本国策,客观来说,算缗告缗执行的越到位,国力越强,中央掌控力越大,等到西汉末年,算缗告缗也就几乎名存实亡了。 而分家令和告发令,本就是赵泗在推恩令中得出的灵感,不必赘述。 这份初卷,甚至会给李斯一种,迁贵令只是陪衬的错觉。 放眼一时,迁贵令的执行是加上中央集权的重要转折。 可是要放眼百年千年,算缗告缗分家令告发令是可以成为大秦国策的。 这份初卷,对于李斯而言,可谓处处都是瑰宝,每一个单独的政令,李斯都可以因此做出无数延伸,以至于他现在灵感爆棚,一些以前困扰他的问题也因此迎刃而解。 这份初卷,是实现他人生理想抱负的重要工具,他……怎么可能放弃? 李斯摇头笑了笑摊开赵泗所写的迁贵令初卷开口道:“陛下,此事,非臣不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