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24章 斋舍-《寒门帝师》


    第(2/3)页

    徐鹤白了这家伙一眼,到了大城市,这家伙的花花肠子就塞不住了,直往外流。

    离开了育英斋,高文达领着徐鹤一路往后走去。

    徐鹤这时开口道:“还未请教高贤弟可曾冠礼?”

    这高文达开口闭口【徐兄】,说到年纪,徐鹤还真未必比他大。

    果然,续了年齿后发现,人家高文达比徐鹤还大一岁。

    但这家伙似乎没有这方面的自觉,还是徐兄徐兄地叫着,亲热得不行。

    “高兄你的表字……”徐鹤只好各论各的。

    高文达道:“在家表字国光!”

    徐鹤点了点头:“国光兄,听你的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你是……?”

    高文达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徐鹤,不过还是开口回答道:“我贯是锦衣卫,匠籍。”

    徐鹤恍然大悟,难怪高文达操着一口金陵雅言,原来是金陵人士。

    国朝初年,太祖爷设锦衣卫,高家估计就是那时候加入锦衣卫的,贯,有习惯之意,代指祖先住过的地方。

    在这个年代,籍和贯是分开的,籍是你祖宗什么出身。

    高家原本是锦衣卫里的匠籍出生。

    徐家呢?

    则是贯南直隶扬州府海陵县,籍则是军籍。

    比如徐鹤的乡贯应该这么写:

    徐鹤贯南直隶扬州府海陵县军籍扬州府海陵县人,府学生。

    若是参加科考上交票结,还要附着人物描述,那个更加详细。

    除了上面的内容,后面还要加上:【府学生。治《诗经》,字亮声,行一,xx年x月xx日生,曾祖x、祖x、父x(三代之人有官身的,还得注明了),慈待下。兄x、弟x,娶x某。……】

    这样看来,除了没有照片,古代对于身份检验的要求还是挺严格的,真正做到了上查祖宗三代了。

    说话间,两人来到丁子号,只见所谓的丁字号宿舍,其实是三排青砖小瓦盖的屋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