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一次听说自己站在圆球上,就算圆球倒转也掉不下来,确实这很难理解,很震撼。 但,难道没有人知道这世界的本身嘛? 不是。 “殿下,你知道赵友钦嘛?” “他是谁?”张瓅疑惑道。 徐鹤笑道:“宋太宗的第十一世孙,前元年间的人。他写了一本书,名叫《革象新书》!” 张瓅可能真的是天文爱好者,听得很入神。 “据这位赵友钦的《革象新书》中所述:地体虽浑圆,百里数十里不见其圆,人目直注,不能环曲。试泛舟江湖,但见舟所到之处隆起,而水之来不见其首,水之去不见其尾。洞庭之广,日月若出没其中,远山悉在环曲下,不为障也。测北极出地高下,及东西各方月食之时刻早晚,皆地体浑圆,地度上应天度之证!” 什么意思呢?大概翻译过来就是……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是圆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即使远眺一百里、几十里,都看不出来地球是圆的呢? 答案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视线,是直的,不是弯曲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地面,只能是平的,正如我们在湖面上划船,船到的地方,水面会隆起,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水的运动。 再例如说,我们看起来太阳和月亮,是在洞庭湖的湖面上升起、降落,但实际上太阳和月亮并没有掉进洞庭湖里,而且,远处的山脉,也没有挡住太阳和月亮,为何? 因为地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平坦地面,只是一个假象。我观察过地面南北两极的视觉差异,也观察过月食在东西方的变化,这些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 地球是圆的! 然而有趣的是,赵友钦并不是古代中国人里面,唯一的一个知道地球是圆的。还有人。谁呢?张衡。 对,就是传说中发明的动仪(注意:是传说中)的那个张衡。张衡也认为,地球是圆的,他在他的《浑天仪注》中写道 “浑天如鸡子,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 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宇宙就是一个鸡蛋,我们地球就像那个蛋黄,孤零零地在这个蛋的里面,宇宙很大,地球很小” 看,张衡也说得很清楚,而且,他说的,大体也符合事实。 可见,张衡也很聪明。 事实上,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聪明人真的不少!还有一个人,曾子,春秋时代的人物,曾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地球是圆的”,但是,曾子对“天圆地方”的说法,提出了有力的质疑,他在《曾子·天圆》中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