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实际上,大宋在 “雍熙北伐”开战之前,就败局已定了。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2月,男子汉大丈夫赵光义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兵分三路,大举北伐,欺负北国孤儿寡母小寡妇, “雍熙北伐”正式打响。萧太后调兵遣将,南京留守耶律休哥负责幽州战场,对线曹彬;耶律斜轸挂帅西路雁门关战场,对线潘美;随后圣宗耶律隆绪、萧太后御驾亲征;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萧太后还派耶律勤德驻守平州,防备宋军从山东半岛横渡渤海湾,登陆辽东半岛。 宋军三路出击,辽国四路应对。在战略部署上,辽国又胜一筹。前文有过详述,在开战之初的一个月里,宋军连战连胜,一路高歌猛进,攻城略地,辽军节节败退,战线不断收缩。 4月1日,萧太后抵达幽州北郊,坐镇前线,与耶律休哥等商议退敌之策。 英雄所见略同,萧太后、耶律休哥、宋太宗,他们的战略眼光应该在同一段位,比如对幽州战场的分析。 打仗讲究的是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事半功倍。辽军人数少,正面团战不占优势。 但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比如后勤补给压力相对较小,加上辽军是主场作战,后勤压力进一步减小;宋军则与之恰恰相反,其最大优势就是兵力充足,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无比巨大的后勤压力,随着主力部队的持续推进,战线越拉越长,特别是进入辽境之后,缺乏保护的粮道变得更加脆弱。 在兵种配置上,辽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神出鬼没,来去如风,华北大平原使得辽军铁骑如鱼得水。 于是,萧太后与耶律休哥一拍即合:避敌主力,游骑抄掠粮道,耗死宋军。 这也是赵光义最为担心的,所以一再叮嘱曹彬要沉稳持重,一定要等西线潘美迂回到幽州北面,切断辽军后勤补给。 然而曹彬还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眼红于西线战友们的赫赫战功,于是快速推进到涿州,将细长而脆弱的补给线暴露在辽军铁骑面前。 耶律休哥避敌锋芒,一面牵制曹彬主力,一面派骑兵迂回到宋军背后,专门抄掠宋军运输队,给宋军持续放血。 曹彬磨拳霍霍,憋着一股劲儿要找辽军决战,他就像开了大招的凯,8秒真男人,然而他的大招却放空了,辽军躲得远远的。 8秒后,曹彬傻眼了:粮食没了。曹彬不得不后撤,史籍记载,曹彬的部队已经不是有序撤退,而是混乱无章的溃退,而这就是辽军一直等待的机会。 当曹彬退到岐沟关的时候,被耶律休哥追上,结局是毫无悬念的,宋军大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