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西北边境叱原国再次发动造乱,袭扰边境小民,烧杀抢夺,无坏不为,此事大有蹊跷。 早在一年前,楚木白就已溃他军队,直逼叱原国京都,为保其国,叱原国国君北岩王甚至亲自下城投降求和。 为表诚意,每年特上供物牛羊各三千头,还送来了他唯一的小儿来大启国当质子。 此等情况他人看来自然是好,但对于野心勃勃的楚茗夜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简单的每年上供哪里比得上开疆拓土全占资源来得更省力诱惑。 而攻城略地,特别是帝君移位,对战败者叱原国而言,其百姓往后生活定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思索再三,楚木白当即退了兵,回了朝,木已成舟,楚茗夜虽怨恨他自作主张,奈何他实在是功高至伟,权势人势极高,楚茗夜再不愿也只能是装作仁慈,答应了求和。 本一切顺顺利利,两国安定,可就在他离京这段时日,羁押在大启国的北岩君的小儿忽深中毒箭,至今生死未明,而那箭上刻着‘楚’字,经鉴别为楚王府特制弓箭。 此事在未查明之前本应封锁消息,以防惊慌动乱的发生,可是偏偏就在北岩君小儿受伤当晚,消息就已满城风雨,小到街岗小巷,大到越国流传。 说是楚王有意刺杀之,以此激怒叱原国越界,他楚木白就有了理由再次领兵挥下,再涨君威民心,好趁势夺位,统领一国…… 就因此,现国中百姓对楚木白的呼声减低,甚至有人喊着打倒逆贼的口号发动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内乱。 至于叱原国,传言到北岩君的耳朵里已经演变成了他唯一小儿已死,背后黑手就是当初假惺惺退兵的楚木白,这也有了他后来的频繁起兵骚乱大启国边境之事。 楚木白仔细捋着近期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以及他搜索获得的关于北岩君小儿遇刺种种线索、消息。 他当然明白这一切都是楚茗夜做的局,目的不过就是想一石二鸟。 所谓一石二鸟并不难分析,叱原国世子遇害,两国必起纷争,而百姓素爱平定、安居乐业,若引战乱势必民生埋怨,故此事嫁祸他楚木白,民心失,毋容置疑。 再者,作为领兵的战神楚王,叱原国发动战乱他不得不除,到时叱原国必定覆灭,如此大启国开疆拓土,才是真的如了楚茗夜的意。 想到此处,楚木白的额头已经渗出层层细汗,他知道必需尽快打破僵局,而如何打破这局的关键就在于查清到底是谁派的刺客暗杀以及救活叱原国的世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