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大隐尘世间》


    第(2/3)页

    梨园古训道: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本末倒置不外如是。

    当局者迷。母亲那个时候很年轻,结婚当晚仅凭借着公公几句话,就觉得公公的人品还不错,有这样的老人,孩子也坏不到哪去,也许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呢。而且到考虑到确实是自己的大喜日子,自然也要尊重老人家的意愿。于是,便强颜欢笑的完成了新郎官给自己下达的第一个命令。

    结婚第2天母亲才知道,新婚的房子是租的。除了铺盖、桌子和若干碗筷以外,连锅都是借回来的。

    也许这就是结婚当日,娶亲一直等到晚上的真正原因之一。

    但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了木已成舟的事实。再加上封建思想和姥爷的言传身教,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家门儿女不得离婚”等思想的影响,即便日子过得再苦再难,受再大的委屈,也只能忍气吞声,把光鲜的一面展现给别人。

    嫁给了大侠之后,由于离家太远,四十多里路十分不便,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学校也没有住宿的地方,母亲便辞去了乡村教师的工作。

    当时附近的村庄发现了一处云母矿藏,产量较为丰富。所以政府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就在那里开矿建厂。母亲便在矿上找了一份工作。

    当然不是文职类的工作,而是作为男子才可以应聘的苦力活。就这样,母亲凭借着自己一身的硬骨头,在长达几年的日子里,干起了就连男人都无法长期坚持的手工搬运和最为原始的人工开矿的工作。

    那大侠凭借老爷子是人民教师的关系,在国营工厂——五金机械厂当工人。那时候国营工厂旱涝保收,乐得逍遥,正给了某些投机取巧的人一些可乘之机。

    譬如那位大侠,就从来不去上班,天天请假赋闲在家。对外宣称身体不好,总是生病。后来因为每天请病假太麻烦,所以干脆请人帮忙在医院开了一个诊断证明。这样一来便可长期在家“修身养性”。实际上只是不想上班的借口而已。

    佛经里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改革开放,国营工厂股份制改革开始的时候,他是国营单位第一个被“红头文件”强制命令下岗的人;股份制改革后,号召原厂工人回厂上班,继续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返聘回去的工人。

    那个年代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有限,普通家庭工资都不高。母亲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每个月工资48元;那位大侠天天在家里休息,最初旱涝保收的前提下,每个月工资36元。母亲天天拼命的干活,为的就是年底能多发点米面福利,改善家庭的生活;大侠在家享受着自己的“提前退休生活”,不求上进。

    母亲除了承担赚钱这项工作以外,回家还要承担着家务劳动。

    可能是为了与对外宣陈的“病假”相呼应,那位大侠似乎整天都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时刻都躺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的生活。

    日久天长,母亲难免会有怨气,抱怨道:“你一个大男人,七尺男儿,整天病恹恹的样子。要是真的生病了不舒服怎么躺着都行,但你没有点自知之明吗?”

    母亲越说越气,“你为啥不趁着年轻力壮去外面再赚点钱?想着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整天租着别人的房子,做饭还得等别人吃完饭再借锅,丢不丢人!”

    “你说你生病了,好!相信你病了,那你在家不能给做做饭吗?一天天的在家里躺着,吃了睡,睡了吃,我每天出去干男人的营生,还得回家来伺候你做饭,吃饭,洗碗,洗衣服,你还是不是个男人?你都快连自己都养活不起了,怎么养活这个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