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骨感的现实-《大隐尘世间》
第(3/3)页
对于全家来说,这是一件理所当然大喜事。
更为重要的是,这间小南方对母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盖房的地皮是母亲请她的姐姐帮着审批下来的,盖房的物料都是母亲精心挑选的,盖房子的手工费是母亲借的,当然,千万别忘了那40吨的土坯!那是母亲一点一点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脱坯”脱出来的!母亲对她的珍惜程度可想而知。她自始至终都对这件事情很骄傲,因为这间小房子是她亲手盖起来的,倾尽了母亲许多许多的心血凝结而成的!
父亲在整件事情当中,除了借钱无果和潇洒入住之外,什么力都没有出。这当然不妨碍他对整件事情的张冠李戴和自我吹捧,对外宣称便是以上一切都是他的功劳,也许是维护一个男人的自尊心吧,事实上呢?
日久见人心,谁,都不是傻子。
我们一家,在这个小房子里一住便是20余年。
姐姐出生以后,姥姥就住到我家,照顾母亲,顺便帮母亲带孩子。这就是赵本山老师小品中所说的,“伺候月子”。
“坐月子”是孕妇产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休养。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礼记内则》中称之为“月内”。距今2000余年历史。是协助产妇顺利度过人生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
老一辈人讲,生孩子相当于女人“重生”一次。月子“坐”好了,身体元气恢复的好,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大毛病,甚至可能会改善体质,将生孩子之前的隐疾或疾病根治。若是月子“坐”的不好,那月子期间身体上所受的各种委屈和负担都在今后的日子里,或形成或大或小的疾病,伴随一生。
母亲 “被实践”证明,这是事实。
姐姐出生的那一年。国营工厂旱涝保收的体制越来越走下坡路,父亲所在的五金机械厂便是如此。之前那病休在家拿工资的日子早已不复存在。只好硬着头皮去工厂里上班,继续当工人。
这个时候,不管在天主教堂念多久的经,祈多久的福,许多少个愿,相信万能的天主对这个现实中的“阿斗”同样也无能为力。
一个过惯了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在家休息还有工资拿的“闲云野鹤”般日子的人,突然让他接受工厂单位的束缚和强制劳动,起早贪黑赚的钱和“病休”在家时候的一样多,他的心理和身体上能接受吗?
不劳而获的日子当然舒服,但那也是消磨意志和虚耗人生的开端。
工厂的日子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当然,包括去教堂祈福的时间。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除了在家里“行侠仗义”之外,大侠什么都不会。
之前的老师傅已经都升级为车间主任,不用继续下车间工作。有能力带徒弟的师傅全都是比他年龄小的人。他会低头向年轻人学习技术吗?他会向那些在他眼中“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学习文化吗?从他对待自己妻子的样子就能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
他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破罐子破摔下去,应付一天算一天。在家人面前耍耍“小聪明”罢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