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蓝图-《有机农场》
第(2/3)页
“第二,大型采棉机的整体设计必须努力跟上,在模仿约翰迪尔机器的同时,改进其卸棉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其他缺陷。对于这一工作,我希望在明年年底前,各个主要系统的功能验证样机能够开始试验,在后年采棉季前推出第一台全功能样机,而在1998年采棉季前,采棉效率不低于约翰迪尔9965,卸棉效率明显高于9965,销售价格低于9965的整机能够定型,并推出至少六台工装样机,投入实际的采棉作业,为最终定型做准备。2000年之前,我们的采棉机应该在国内市场上占据领先优势,把约翰迪尔等洋品牌阻挡于国门之外。”
“第三,是新一代采棉机的研制工作。新一代采棉机应该从原理上超越目前的采棉机设计,其核心技术应该从现在机器的机械制造技术,转为计算机技术或者材料科学技术等方面,从采棉效率、洁净度、选采技术等方面,应全面优于现在的技术。我的想法是从明年或后年开始基本原理等方面的早期研究,利用十年时间,完成理论和基础技术的积累,并开始新机器的研制。”
对于田川的宏大设想,在场的三人都有些意想不到,停顿了几秒钟,赵教授首先提出疑问:“田总,我之前曾经听你说,准备把新农机的盈利全部投入采棉机的研制,但你的新一代采棉机的全新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可能不是新农机的利润能够支撑的起来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田川回答说:“只要能够支撑住改进机的研制就行了。改进机一旦投入市场开始盈利,就用它来为新机器输血。实在不行的话,我还有一些其他的投资项目,到时也该盈利了,资金方面我应该支撑得住,这一点不用担心。”
田川最后给三人描绘将来的发展蓝图:“我对于机械公司的期望是很高的,我希望把它建设成为中国的约翰迪尔。而研发中心最终要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科研机构,应该能够为农机提供全面的技术和开发服务。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看这个小小的农机公司能够在十年之内造就多少个亿万富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三人被田川所描绘的美好前景鼓动得热血沸腾,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最后,围绕着田川提出的发展规划,四人商定了目前的工作任务:
第一,研发中心按照采棉机和新农机同时发展的工作任务,大量招聘人才,进行前期的人才储备和科室建设。
第二,让江晓光同时在研发中心挂职,进行科学的研发质量体系建设,提高研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抽调技术人员,充实到田川注册的“农机服务公司”,准备接收约翰迪尔的高级农机,并接受美方的技术培训,彻底了解美方的设备。
第四,立即派人赶赴产棉区,了解棉农需要,和棉花种植知识,在安海军老师的配合下,为采棉机的设计和验证工作做好准备。同时,采棉季每年只有一个多月,远远无法满足机器研制的需要。要想办法到南方,寻找合适的实验田,种植反季节或错季节棉花,必要时可以采用设施农业的手段,把采棉机的试验季节延长到半年以上,具体需要的土地面积和需要投入的费用等有了方案后再评估。在这一点上,要积极听取安老师等棉花种植专家们的意见。这方面的投入要尽早,宁可白种一季的棉花,也不要影响机器的试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