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三问两答,铁树开花-《行境》


    第(2/3)页

    从后看,老妇的身形更显佝偻,踏出的每一步看起来极其缓慢,然而却与云风越距越远。

    “请坐。”

    云风跟随老妇来到一间四面通透的竹屋,对方示意他在案台就坐。

    竹香飘逸,顺风和畅。

    “你有一个时辰的作答时间。”花婆婆从一处竹架上抽出试题,置于云风案前,抬起手杖轻轻一触香柱,一缕青烟便缓缓升起。

    “开始吧。”花婆婆并未在场监考,道完后便拄着手杖缓慢离开。

    云风将目光集中在试题之上,一共有三,皆是问答。

    其一:

    周朝左相韩卿仍是心胸开阔之人,待人宽厚,不拘小节。右相李越却因韩卿受皇帝恩宠而心有所嫉。一日,李越借南部灾荒之事让人污蔑韩卿中饱私囊以致龙颜大怒,将韩卿打入监狱。翌年,皇帝驾崩新帝上位,特赦韩卿官复原职辅佐朝政。

    李越则因当初太子之争而站位失误,被新帝放逐边疆。韩卿官复原职后却劝说新帝继续重用李越,称其在百官中颇有威信而不得缺。新帝采纳韩卿谏言,李越得知此事后心中羞愧难当,从此放下芥蒂一心辅佐新帝。

    韩卿以德报怨之举,何如?

    云风对这段佳话自然耳熟能详。后人对韩卿的评价无一不是歌颂称赞,云风从心底同样佩服韩卿大公无私、海纳百川的精神。然而若是问云风是否也能做到这样报怨以德,那么答案是否定的,云风虽然钦佩,但却并不认同。

    思考片刻之后,云风落笔了: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别人对你不好,你还要对他好,那么别人对你好的时候,你又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报答他呢?别人捅了你一刀,你给他一千金币,别人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你,你还是给他一千金币,那别人是愿意捅你一刀还是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救你呢?若问我,我不会有那么大的度量,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会记在心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若犯我,以牙还牙!

    直白得不能再直白的表述,不过这正是云风为人处世的态度。

    一题做完,题二:

    祖师墨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请卿予与判决。

    这题让云风想到《泯经》里的一则神话:北海之中,有一孤岛,岛上生活着一个千丈巨人,却因海浪滔天,暗流涌动,无人成功登陆过此岛,亲眼目睹其身。

    一日,海岸火山喷发,人们被迫前往孤岛避难,当船只越来越近时,却发现巨人的身体越来越小。待人们抵岛后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巨人”是数十年前遭遇海难的渔夫之子,而他身体和常人无异,只因海上存在某种独特气流才造成视觉差异。

    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为真——云风以此点出发,再次落笔。

    香柱燃烧过半,云风来到题三:

    道家曰:万物归一。

    那一归何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