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聚香园-《天生奇才》


    第(2/3)页

    中年汉子把小宇二人带到一张餐桌旁,给二人倒了杯茶,就立刻急匆匆地向后面的厨房走去。

    小宇轻呷了一口茶,好奇地四下打量了起來。

    这是一家再也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饭店,青砖铺地,大约五十來平米的房间内摆放了近十张餐桌,饭店里的装修极为简单,只不过在墙壁上贴了一些富有农家情调的年画而已,远沒有城里饭店那般讲究。

    整个店堂里最大的投资,恐怕就要数房间的角落处摆放着的那台二十寸的长虹彩电了,虽然电视的外壳有些老旧,却还算清晰,屏幕上播放着赵本山导演的经典乡土连续剧-‘乡村爱情故事’。

    饭店里虽然称不上是纤尘不染,地上倒也打扫得颇为干净,餐桌上铺着一次性塑料餐布,筷筒中放着一次性的卫生筷,和别的小饭店并沒有什么不同。

    小宇扫视了一圈,发现客人并不多,除了他们二人外,只有两、三名客人,所吃的东西也不过是面条之类的东西而已。

    小宇心中纳闷,怎么看,这家简陋的小饭店更象一家小吃店多一些,和门口那个颇为雅致的招牌‘聚香园’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王心仪带自己來这里做什么?

    虽然现在已经过了饭点儿,可是,饭店里的客人也实在是太少了吧?要知道,自己的‘谪仙居’可是直到晚上十点多仍旧经常爆满的。

    坐在小宇对面的王心仪似乎猜出了小宇心中所想,不由地微微一笑道,“小宇,你是不是觉得这家饭店的客人少了些。”

    小宇点了点头,“是啊,王师姐,算上我们才五、六个客人,这家店如果天天这样,恐怕连水电费都收不回來吧?”

    王心仪轻轻一叹,“唉,小宇,这里是农村,怎么能和城里相比,这个王家村一共才五十六户人家,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很低,哪里会常到饭店里吃饭?好在,这里离我们度假山庄很近,不少客人有时候想换换口味,尝尝正宗的农家菜,我都会推荐他们來这里。只不过,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度假山庄里客人比较少,所以这里才比较冷清,一般这个时候,百分之八十的上座率总是有的。”

    “哦,原來是这样……”小宇心中了然,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家小饭店靠近度假山庄,就只能吃度假山庄了。

    却听王心仪忽地压低了声音对他道,“张师弟,其实,王阿婆开这家饭店并不是单单为了挣钱……”

    “哦?”小宇眼中闪过一丝疑问。

    王心仪的脸色忽地变得有些凝重,“王阿婆中年守寡,这家小饭店和后面的手工酱油作坊,就是她老伴儿留给她的产业。她老伴儿做的手工酱油是祖传的手艺,可以说是一绝,在当时非常有名,十里八乡的人都跑到这里來买他的酱油,饭店前面挂的那个‘聚香园’的招牌,就是民国的时候,当地的一个大乡绅花钱做了送给他爷爷的。后來,文革的时候,由于当时她老伴儿的酱油作坊里雇了几个伙计,就被定性为走资派,天天拉出去游街批斗,有一次被拉出去后,就再也沒有回來,听说是被批斗的时候,失足从台上掉了下來,摔死了。”

    “文革过后,她老伴儿的冤案被平反,被查封充公的酱油作坊和小饭店又重新被还到了王阿婆的手里,只是……她老伴儿却再也回不來了。当时,很多人都劝王阿婆把饭店和手工酱油作坊卖了,再找个男人过日子,可是,王阿婆却一直不肯改嫁,独自经营着这家饭店和手工酱油作坊,每天从早忙到晚,只睡四、五个小时,含辛茹苦地把一儿一女拉扯大。她说,这家小饭店和手工酱油作坊是老伴儿用命换來的,无论如何她也要坚持把店开下去,这也是对她老伴儿在天之灵最好的慰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