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跟十几万两银子相比,不算多,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可是一辈子没见过的银子。 下工的时候,李老汉当众宣布,只要在李家干活的,每人二两银子的喜钱。 所有人都沸腾了! 他们干一个月,也就一两银子,二两银子相当于两个月的工钱。 之前他们还羡慕,但也仅仅羡慕,没人敢有歪心思,实在是李家人大多练武,一个比一个厉害。 别的不说,就站在高台上讲话的李老汉,一看就不好惹。 “李大伯,你家要发达了,恭喜恭喜。”得了喜钱,当然要说喜庆话。 “就是啊,李家发达了,还能不忘我们,真是好样的。” “真希望李家一直发达,咱们就能经常有钱拿。” …… 大家议论纷纷,喜出望外。 接下来该李小月说话了,“所有在我们李家作坊里做事的人,从这个月所有人开始工钱翻倍。” 这话一出,引起更大的轰动。 原本一个月能赚一两银子,现在变成一个月二两银子,这么一算,一年就是二十四两银子。 这要是两口子都在作坊里,一年就是四十八两。 以前就算干十年,也未必能攒这么多钱,现在一年就能攒到。 “小月,我家二丫今年十三了,能纺线不?”梨花村的一个婶子急忙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工钱。 李小月点头,“可以。不过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不准有虱子。” “那是一定的,我家二丫干净呢,没有虱子。”一个大婶激动说道,“我家儿子也快成亲了,到时候儿媳妇进门,也能进作坊吗?” 李小月笑笑,“能,只要干干净净,勤快,都能进来。” 这些都是梨花村的人,得知等到作坊扩大之后,继续招人,十分高兴。 内心深处对李小月一家赚了这么多银子的嫉妒消失不见,都是羡慕,感激。 毕竟那样复杂的纺车和织机,不是谁都能想出来的。 李小月在县城有个厉害的亲戚,也是他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大家在想开了之后,也能释然,欣然接受这样的结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