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文的话外之音:认同废帝的,就去;不认同的,就别去。 这队站的很隐晦,这态度表达的很含蓄,一众阁臣听了,都露出赞赏之意。按王文的方法,既能表达态度,别人也抓不住把柄。 我们同僚聚一聚,喝两杯酒暖暖身子,这怎么了。当今天子明确表示过,大臣们可以在公开场合一起吃饭,只要不私下聚会密谋就行。 薛瑄、萧镃这样后进内阁的表示不去,魏骥这样的理学大家不愿意牵涉到废帝之中,徐有贞、沈翼不在京师。 剩下的王文、何文渊、罗通、王一宁、江渊、黄溥,都表示愿意去。 算上何宜这个不怎么在内阁露面的大学士,在京阁臣中,七个支持废帝,四个不愿掺合。 明确表示反对的,一个没有。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内阁,而在朝野的人心所向。 …… 北居贤坊、箍稍胡同,小小的宅院之中,杨埙正坐在书房,拿着最近几天的报纸反复研读。 杨埙正愁眉不展之际,其妻李氏端着茶水点心走了进来。 见妻子进来,杨埙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李氏笑道:“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夫君最近天天窝在家里,就抱着这些报纸反反复复地看,您是从里面看到黄金了,还是看到美人了?” 杨埙无奈地回道:“哎,本想着好容易做完了献给恭让皇帝的寿礼,可以在家里歇上一阵子。 偏偏却又生出了巫蛊之祸,我那屏风上的万佛贺寿,所有写佛字的僧人全被抓起来了。 真是罪过,也就是当今天子并不想搭理我们,不然咱们也早被抓进去了。” 李氏又劝慰道:“圣上仁善,夫君替齐王府做了两次屏风,得到了那么多工钱和赏赐。 我看夫君不如去接天楼坐坐算了,一来吃顿好的,再听听曲、看看歌舞,也散散心;二来,那里消息灵通,也有人讨论时政,比您一个人在家里盯着报纸闭门造车强多了吧。” 杨埙摇摇头,琢磨了半晌,又摇摇头:“哎,算了,夫人说得对,集思广益强于闭门造车。 花点银子就花点银子吧,该说不说,那接天楼的消息,比报纸还灵通,而且极少出错。去到那里的客人,非富即贵,只听着他们讨论讨论,也能大有裨益。” 等杨埙赶到接天楼时,就发现没到饭点,里面早已经满满当当,全京城的权贵都急于知道巫蛊之案的最新消息。 等了大半个时辰,杨埙运气不错,有十几人先后离开,这才排到自己,终于进入楼中,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 同桌众人,正激烈地讨论着。杨埙听了一会就懵住了:东吴郡王竟然上疏提议废帝?这都什么时候的事情,也太疯狂了吧。 坐在杨埙旁边的一位年轻人笑道:“兄台不必吃惊,这位东吴郡王今日午后才上的奏本,咱刚要吃晚饭,接天楼就将消息传了出来。 你看看,接天楼中热闹成这样,全是讨论废帝之议的。” 杨埙回道:“敢问兄台高名上姓?” 第(2/3)页